镍超薄标牌加工工艺

镍超薄标牌采用电铸工艺成型,厚度范围0.04-0.1mm。主要工艺步骤包括模具制备、电沉积、脱模和后处理。模具使用光刻或CNC加工制作,精度误差≤0.01mm。非金属模具需进行化学镀银处理,表面电阻<5Ω/cm²。电沉积在含硫酸镍的电解液中进行,电流密度1-5A/dm²,温度45-60℃,pH值3.5-4.5。镍沉积速率约20μm/h,厚度公差±5μm。脱模采用机械分离方式,后处理包括抛光、电镀或激光切割。
镍超薄标牌工艺流程包含多个关键环节。模具制备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复杂纹理,表面粗糙度Ra≤0.2μm。电沉积时添加缓冲剂稳定pH值,光亮剂增强表面光泽,整平剂确保镍层均匀。温度控制精度±1℃,浓度波动范围≤5%。脱模后抛光使用金刚石研磨膏,目数根据表面要求选择。电镀工序可添加金、银、铬等金属层,镀层厚度0.1-0.3μm。激光切割精度±0.02mm,边缘无毛刺。
质量检测标准包括尺寸精度、表面质量和性能测试。尺寸使用投影仪测量,公差±0.02mm。表面缺陷在1000lux光源下检查,允许直径≤0.05mm的气泡不超过2个/100cm²。附着力采用3M胶带测试,剥离后脱落面积≤3%。硬度测试维氏硬度计载荷500g,保持15秒,要求HV300以上。耐腐蚀性通过96小时盐雾试验,镀层不得出现锈蚀。色差检测ΔE值小于1.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