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咨询
品牌LOGO找大东,LOGO电铸更精通
LOGO电铸找大东,世界五百强都看中
镍电铸如何赋能新能源革命
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,续航里程和安全性始终是用户的核心关切。而一项源自19世纪的工艺——镍电铸,正通过创新应用,成为动力电池与氢能源技术突破的关键助力。
传统动力电池的集流体多采用铜箔或铝箔,但其厚度限制(通常≥6μm)制约了能量密度提升。通过镍电铸工艺制造的3D多孔镍基集流体,厚度可降至2μm以下,且孔隙率高达90%。这种“轻盈骨架”不仅能承载更多活性物质,还能加快锂离子传输速度,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%以上。
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双极板需兼具导电性、耐腐蚀性和气体密封性。传统石墨双极板脆性大、成本高,而金属双极板通过镍电铸技术,可在0.1mm厚度上加工出深度仅50μm的微流道,使电池堆体积减少30%,功率密度突破4.0kW/L。
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对散热要求极高。采用镍电铸工艺制造的微型热管,内部毛细结构精度达10μm级,导热效率比传统铜管提升40%,保障电驱系统在-30℃至120℃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。
镍电铸工艺的废液回收率已超过98%,而电铸镍部件的长寿命特性(可达20年)进一步降低整车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。特斯拉、比亚迪等车企已将其纳入供应链碳中和计划。
结语
从电池到电驱,镍电铸技术正在新能源汽车的每个关键节点注入创新基因。这场静默的技术革命,或许正是破解续航焦虑、加速能源转型的终极答案。